四川合川

重慶合川

微信號:MeetyXiao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位于中國四川盆地東部,重慶市西北部。面積2356平方千米。人口149.18萬?主要為漢族。嘉陵江、涪江、渠江由東西北入境,匯于原縣城合陽鎮,故名。

基本簡介

古為巴國別都,春秋戰國稱墊江。秦始置縣。南北朝西魏時置合州,民國二年(1913)改州設合川縣。1992年8月撤縣建市。地處華鎣山南段西北麓,居川中丘陵和川東平行嶺谷交接處,原重慶市川市以丘陵為主。農業主產水稻、小麥、玉米、紅苕。農副產品有豬、蠶、水果等。工業以蠶繭絲綢、食品加工、建筑建材和農用運輸車為支柱行業。主要名勝古跡有釣魚城,南宋時所筑,位于城北5千米釣魚山上,是聞名中外的古文字。 2006年10月22日,國務院(國函[2006]110號)批準:撤銷合川市,設立重慶市合川區。以原合川市的行政區域為合川區的行政區域,合川區人民 *** 駐南津街道。 合川位于嘉陵江、渠江、涪江交匯處,扼川北水陸交通咽喉,是重慶與資源豐富的川北地區相聯的紐帶,也是重慶資金技術集約發展的延伸帶,被譽為重慶通向四川北部、甘肅等大西北省區的“經濟走廊”。合川是戰國時代的巴蜀重鎮,古戰場“釣魚城”名揚中外,是重慶著名的風景旅游區。全市幅員面積2356平方公里,轄36個鎮、3個街道辦事處,總人口152萬,其中城區人口27萬。2003年全市實現GDP108.3億元,財政收入3.2億元。

[編輯本段]基本概況

合川是重慶的北大門,水陸交通十分便捷,渝合高速、襄渝鐵路和國道212線穿合川市境而過,南距重慶89公里,建設中的遂渝快速鐵路、武合高速公路,積極規劃建設連接重慶主城區二環路的第二快速通道,渠化嘉陵江打通出海口岸,努力爭取渝蘭鐵路建設,完善已建成的渝合高速公路、武合路、合隆路、銅合路,構筑四通八達的水陸交通骨干網;北距南充112公里。區域內江岸線全長610公里,有客貨碼頭45個,在嘉陵江、渠江、涪江匯流境內,建有合州大橋、合陽嘉陵江大橋、云門大橋等4座大橋。 合川市區建有1座水廠,日供水能力達3.5萬噸;在建水廠1座,設計日供水能力5萬噸;有發電裝機容量3.3萬KW,有110KV變電站1座,裝機容量2×20000KVA,35KV變電站6座,總容量36150KVA;日供天然氣十萬多立方米,城區居民氣化率為40%。開通了遍及全市各鎮街的郵政代辦點;擁有程控 *** 容量6.5萬門,已裝機3.6萬門;設立了金融、證券交易的分支機構和經營網點,銀行信貸十分方便。市里正在進一步改善交通、通訊、城市基礎設施,努力為經濟的發展創造優越條件。 合川是規劃中的重慶北部地區中心城市,是重慶與川北地區的結合部。合川擁有豐富的能源、礦產資源。轄區內有煤、鐵、石灰巖等20余種資源。河流平均徑流量約710億立方米,為全國人均流量的19倍。水能資源儲量70萬千瓦的富金壩水電站、50萬千瓦的草街航電樞紐、240萬千瓦的雙槐火電廠正在建設。已開發天然氣,鋁土礦、碳酸鍶系列產品。

[編輯本段]合川歷史

合川歷史悠久、風光旖旎,旅游景點眾多。俗話說:上游釣魚城,下看小三峽。合合川市川釣魚城是世界著名的古戰場遺址。南宋末年,合川軍民在此抗擊橫掃歐亞的蒙軍36年,并使蒙哥大汗命喪于此,從而延續了南宋王朝的生存并扭轉了十三世紀歐亞戰局,釣魚城被譽為“上帝折鞭處”、“東方麥加城”,現為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和文物保護單位,淶灘二佛寺、雙龍湖、水波洞等也是領略自然風光、休閑、度假的好去處。以開發釣魚城為重點,以雙龍湖、二佛寺等景點為配套,形成重慶市獨具特色的旅游產業,開發潛力巨大。 合川農業發達,糧、豬、蠶絲、柑桔等產品產量居全國前茅。現有耕地面積121.3萬畝(其中田70.8萬畝,土地50.5萬畝),被國家列為糧食、瘦肉型豬、白山羊生產基地。近年來,合川合川市市 *** 先后實施了“三江兩線”經濟發展戰略,加速農業產業化進程,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加大個體私營經濟發展力度,開展了公有制企業的產權制度改革,經濟快速發展,城鄉面貌一新。與經濟發展戰略配套實施的重慶江城工業園區,位于主城區,是興辦獨資、合資企業的理想場所。建成清平玻璃器皿市場等72個綜合(專業)市場,市場前景廣闊,商機無限。

[編輯本段]行政區劃

合川區轄3個街道、27個鎮:合陽城街道、釣魚城街道、南津合川市街道、云門鎮、錢塘鎮、沙魚鎮、官渡鎮、淶灘鎮、龍市鎮、肖家鎮、大石鎮、古樓鎮、三廟鎮、燕窩鎮、二郎鎮、龍鳳鎮、太和鎮、隆興鎮、銅溪鎮、渭沱鎮、鹽井鎮、草街鎮、雙鳳鎮、獅灘鎮、清平鎮、土場鎮、小沔鎮、三匯鎮、香龍鎮、雙槐鎮。區人民 *** 駐南津街道中南村。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西魏置合州。宋開寶二年(969年),合州轄石照、漢初、巴川、赤水、銅梁5縣。民國2年(1913年),改合州為合川縣。以涪漢二水合流而得名。一說因地當嘉陵江與渠江、涪江三川會合之合川市處故名。 1992年8月4日,民政部(民行批[1992]89號)批復同意撤銷合川縣,設立合川市。 2000年6月26日,重慶市人民 *** (渝府[2000]131號)批準同意合川市人民 *** 駐地由合陽城蘇家街31號遷至南津街中南村。 2006年10月22日,國務院(國函[2006]110號)批準:撤銷合川市,設立重慶市合川區。以原合川市的行政區域為合川區的行政區域,合川區人民 *** 駐南津街道。

[編輯本段]城市建設

2003年全市城鎮建成區面積擴大3.37平方公里,城鎮化率提高1.8個百分點合川市,主城建成區面積擴大到24.6平方公里,人口達到27.2萬人。啟動了大城市發展綱要、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編制工作,5個鎮完成場鎮 合川市 規劃修編。加大了城市開發改造力度,城區新竣工房屋建筑面積107.5萬平方米,同比增長5.9%;完成主城區危舊房屋拆遷改造15.3萬平方米。 城市景觀和市政基礎設施進一步改善,完成了城南、城北綜合整治,建成了濱江公園,完成了城北濱江堤防主體工程;新建和改造城市道路9400平方米。城市功能性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新擴建移動 *** 基站24個,新增移動 *** 4.1萬戶,累計達到15萬戶,全市 *** 裝機容量達到20.3萬門, *** 用戶達16.8萬門, *** 普及率為35%。完成天然氣兩江過江管線工程,城區日供氣能力提高到15萬立方米;二水廠一期工程順利推進;啟動了城區電網改造工程;體育館、青少年活動中心建設按進度推進。城市管理水平有了新的提高,新組建了市政監察支隊,大力推進市容、園林“三創”工作,城市人居環境得到了改善。小城鎮建設邁出新的步伐,新增場鎮人口5.3萬人,完成建制鎮房屋建設67萬平方米,同比增長43.6%,完成農房建設127.9萬平方米,同比增長了11.2%;整合各種資金1.5億元,用于支持場鎮飲水、排污、垃圾處理、街道、路燈等基礎設施建設,啟動了三匯、太和兩個重慶市級經濟強鎮工程。

[編輯本段]經濟發展

合川市 經濟快速發展。近年來,合川人民堅持以“ *** ”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合川市落實黨的十六大精神,居安思危,創新實干,立足合川市情,大力實施特色立市、工業強市、商旅活市、城建靚市、科教興市五大戰略和“三四五”工程(圍繞綠色農業型、工礦經濟型、商貿旅游型三條主線,建設以江城工業園區為重點的四個工業園區,發展PIC生豬、葛、蠶桑、蔬菜、水產五大產業),千方百計加快經濟發展,區域經濟競爭力和輻射力進一步增強,實現了合川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良好開局。據初步預測,2003年實現GDP108.3億元,同比增長12.5%;地方預算內財政收入3.2億元,同比增長1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2.3億元,同比增長3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2.5億元,同比增長14%;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6358元,同比增長8.6%;農民人均純收入2756元,同比增長5%;在2003年11月公布的第三屆中國西部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市)中合川名列第四位。

[編輯本段]名勝古跡

釣魚城 合川旅游景點之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釣魚城屹立在重慶合川市東城區海拔391.22米的釣魚山上。它是宋蒙(元)戰爭時期的著名戰場,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合川市 釣魚城枕嘉、涪、渠三江之口,當川東北眾水之湊,形勢險絕壯麗。南宋晚期,蒙古汗國發動了對南宋王朝的進攻。四川制置使兼知重慶府事余玠采納播州(今貴州遵義)冉氏兄弟的建議,于釣魚山筑城,徙合州及石照縣治其上,屯兵積糧,以為重慶屏障。從公元1243年到1279年,釣魚城軍民在守將王堅、張玨的率領下,“春則出屯田野,以耕以耘;秋則運糧運薪,以戰以守”,歷經大小戰斗200余次,抵御了蒙、元傾國之師,創造了“堅持抵抗戰爭36年”這一古今中外戰爭史上罕見的奇跡,取得了擊斃蒙哥汗(元憲宗),迫使蒙古帝國從歐亞戰場全面撤軍的輝煌勝利。釣魚城從此在丗界中古史上赫然豎立了“延續宋祚、緩解歐亞戰禍、阻止蒙古向非洲擴張”的不朽豐碑。 釣魚城既是具有科學研究價值的現場軍事博物館,又是獨具“戰、雄、險、奇、秀、幽、古”特殊風貌的游覽勝地。在釣魚城2.5平方公里的重點保護區內,古戰場遺址、歷代文物、自然景點交相輝映。 南津白塔 合川市 原名文峰塔,又名振興塔,位于城區南津街。建于清嘉慶十五年(1810年),共9層,道光十六年(1836年)知州李宗沆又增建4層,共為13層,通高62.2米。塔為八角形密檐式砌磚結構,底層內空直徑4米多,頂層內空直徑不足2米。塔呈錐體狀,塔心為實體錐柱。從底層沿石級螺旋而上,直達第11層。每層均有刻圓雕神像供人祀祭,頂層原有木刻"魁星點斗"立像,現為泥塑塔外每層洞門上方有額楣,題詞用青花瓷片鑲嵌,分別以"欲窮千里"、"更上一層"、"欲罷不能"、"俯瞰嘉涪"、"扶搖直上"、"路入蓬瀛"、"春風如意"、"氣象萬千"等語示塔之氣勢雄偉及某種祝愿。塔屬風水塔類型。游人登塔遠眺,山光水色,城廓房舍,盡收眼底

[編輯本段]地方特產

白橙糖:是合川的傳統地方名品。成品色白透亮,清香甜美,入口無渣,風味獨特。 合川桃片:合川桃片為中國傳統名特產,距今已有150年歷史。主要原料為糯米、白糖、桃仁加工、燉爛、切片、包裝等10多道工序精制而成。甜桃片色澤潔白,厚薄均勻,卷裹不斷,點火即燃,口感滋潤,香味濃郁。椒鹽桃片色澤微黃,酥脆,有甜、咸、麻味。 生絲、紅橘、紅茶、山羊板皮為出口商品。有補腎、潤肺、定喘、利尿等功效。 合川市 銅溪鎮:“大紅袍”紅橘。 草街鎮:“四川路”山羊板皮和峽硯為著名土特產。 錢塘鎮:以產中藥材黑故子著名。 尖山鎮:“大紅袍”紅橘為著名特產。 渭沱鎮:“大紅袍”紅橘供外銷。 淶灘鎮:盛產“大紅袍”紅橘。 天星鎮:毛筆、醋、草席為著名傳統特產。 張橋鎮:“四川路”山羊板皮。 泥溪鎮:中藥材黑故子為著名特產。 赤水鄉:尤以條粉著名。

重慶市城鄉規劃條例(2019修正)

之一章 總 則之一條 為了科學制定城鄉規劃,加強城鄉規劃管理,協調城鄉空間布局,改善人居環境,促進城鄉統籌發展和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等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 在本市行政區域內制定和實施城鄉規劃,進行建設活動,適用本條例。第三條 經依法批準并公布合川城鄉規劃編制的城鄉規劃是城鄉建設和規劃管理的依據,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法定程序不得修改。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應當遵守經依法批準并公布的城鄉規劃,服從規劃管理。第四條 本市城鄉規劃分為城鄉總體規劃、城市規劃、鎮規劃、鄉規劃和村規劃;城市規劃、鎮規劃分為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詳細規劃分為控制性詳細規劃和修建性詳細規劃。

編制城鄉總體規劃、城市總體規劃、鎮總體規劃、鄉規劃和村規劃,應當根據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統籌城鄉發展的需要劃定規劃區,實現全域規劃管控。

市城鄉總體規劃的規劃區為市域范圍,區縣(自治縣)城鄉總體規劃的規劃區為區縣域范圍。主城區城市總體規劃的規劃區為主城區范圍。第五條 制定和實施城鄉規劃,應當遵循城鄉統籌、協調發展、資源節約和先規劃后建設的原則,合理布局區域的人口、產業、公用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保護耕地、自然資源和歷史文化遺產,延續歷史文脈,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符合防災減災、公共安全和公共衛生的需要。第六條 本市應當建立統一協調的空間規劃體系,完善空間管控協調機制。

城鄉總體規劃、城市總體規劃、鎮總體規劃及鄉規劃、村規劃的編制,應當依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并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等相互銜接。第七條 本市設立市規劃委員會。市規劃委員會對重要的城鄉規劃和有關專項規劃、專業規劃方案及涉及城鄉規劃的重大事項進行論證、協調和審議。市規劃委員會的日常工作由市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承擔。第八條 城鄉規劃工作實行市人民 *** 統一領導下的市、區縣(自治縣)、鄉(鎮)分級管理體制。

市城鄉規劃主管部門負責全市的城鄉規劃管理工作,并在主城區和市人民 *** 確定的特定區域設立派出機構;其他區縣(自治縣)城鄉規劃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城鄉規劃管理工作。鄉(鎮)人民 *** 、街道辦事處按照本條例規定的職責承擔本行政區域內的城鄉規劃管理工作。

其他有關部門依據各自職責,負責有關的城鄉規劃工作。第九條 本市各級人民 *** 應當將城鄉規劃編制和管理的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配備與城鄉規劃管理工作相適應的人員。第十條 依法批準的城鄉規劃和建設項目的規劃許可,組織編制機關和作出許可決定的機關應當及時通過 *** 門戶網站、新聞媒體等向社會公布,但是,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不予公開的除外。第十一條 城鄉規劃的制定、修改、實施和監督檢查,應當建立健全公眾參與制度,聽取公眾意見。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權對城鄉規劃的制定和實施提出意見和建議,有權就涉及其利害關系的建設活動是否符合規劃的要求向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查詢,有權向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舉報、控告違反城鄉規劃的行為。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應當及時受理并查處。第十二條 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應當開展規劃研究,鼓勵采用先進技術,加強地理信息和各類城鄉規劃數據庫的建設和管理,加強城鄉規劃檔案管理,提高城鄉規劃實施及監督管理的效能。第二章 城鄉規劃的制定與修改第十三條 市城鄉總體規劃、主城區城市總體規劃由市人民 *** 組織編制,報國務院審批。

區縣(自治縣)城鄉總體規劃、城市總體規劃由區縣(自治縣)人民 *** 組織編制,報市人民 *** 審批。

區縣(自治縣)城鄉總體規劃應當依據市城鄉總體規劃編制,應當符合市城鄉總體規劃確定的該區縣(自治縣)規模、性質等主要內容。第十四條 城鄉總體規劃的內容包括合川城鄉規劃編制:城市性質,城市、鎮、鄉村空間分布,生態保護空間、基本農田空間與建設空間布局,人口規模和建設用地規模,重大交通設施、公用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布局,因生態環境保護、防災減災等需要進行空間管制的地域范圍,有關專項規劃等。

市城鄉總體規劃應當對市域城鎮體系、主城區及區縣(自治縣)城市定位作出規定;區縣(自治縣)城鄉總體規劃應當對區縣(自治縣)域城鎮布局、區縣(自治縣)人民 *** 所在地城市及其他鎮的定位作出規定。

城市總體規劃的內容包括:生產空間、生活空間、生態空間分布,城市開發邊界劃定,城市人口規模和建設用地規模,城市建設用地布局,禁止、限制和適宜建設的地域范圍,城市綜合交通、公用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布局,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城市生態環境保護,城市綜合防災減災,總體城市設計,有關專項規劃等。

主城區城市總體規劃應當對主城區的鎮的空間布局、性質和規模作出規定。

重慶市城鄉規劃條例

之一章 總則之一條 為了科學制定城鄉規劃,加強城鄉規劃管理,協調城鄉空間布局,改善人居環境,促進城鄉統籌發展和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 在本市行政區域內制定和實施城鄉規劃,在規劃區內進行建設活動,適用本條例。第三條 城鄉規劃分為城鄉總體規劃、城市規劃、鎮規劃、鄉規劃和村規劃;城市規劃、鎮規劃分為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詳細規劃分為控制性詳細規劃和修建性詳細規劃。

本市各級人民 *** 在組織編制城市總體規劃、鎮總體規劃、鄉規劃和村規劃時,應當根據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統籌城鄉發展的需要劃定規劃區。第四條 制定和實施城鄉規劃應當遵循城鄉統籌、協調發展、環境友好、資源節約和先規劃后建設的原則,合理布局區域的人口、產業、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有效保護耕地、自然資源和歷史文化遺產,注重保護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文化風貌,著力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并符合防災減災、公共安全和公共衛生的需要。第五條 城市總體規劃、鎮總體規劃及鄉規劃、村規劃的編制,應當依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并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相銜接。第六條 城鄉規劃工作實行市人民 *** 統一領導下的分級管理體制。

本市設立市規劃委員會。市規劃委員會對重要的城鄉規劃和有關專項、專業規劃方案及涉及城鄉規劃的重大事項進行論證、協調、審議。市規劃委員會的日常工作由市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承擔。

市城鄉規劃主管部門負責本市的城鄉規劃管理工作,并在主城區和市人民 *** 確定的特定區域設立派出機構;其他區縣(自治縣)城鄉規劃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城鄉規劃管理工作;鎮、鄉人民 *** 按照本條例和市人民 *** 規定的職責承擔本行政區域內的城鄉規劃管理工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可將其行政處罰權委托有關執法機構行使。

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應當依照有關法律法規和本條例的規定,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做好城鄉規劃的相關工作。第七條 城鄉規劃的制定實行分級編制和分級審批制度;城鄉規劃的實施實行分級負責制度;建設項目的規劃管理實行建設用地規劃許可、建設工程規劃許可、鄉村建設規劃許可等規劃許可制度和建設工程選址、建設工程設計方案審查、放線驗線、基礎竣工核實、工程竣工核實等規劃工作制度。第八條 本市各級人民 *** 應將城鄉規劃編制和管理的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配備與城鄉規劃行政管理工作相適應的人員。第九條 經依法批準的城鄉規劃是城鄉建設和規劃管理的依據,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法定程序不得修改。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應遵守經依法批準并公布的城鄉規劃,服從規劃管理。第十條 城鄉規劃經依法批準后,應及時向社會公布。建設項目的規劃許可和查處違反城鄉規劃的建設行為的結果應及時向社會公開。但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不得公開的內容除外。第十一條 城鄉規劃的制定、修改、實施和監督檢查,應建立健全公眾參與制度,聽取公眾意見。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權對城鄉規劃的制定和實施提出意見和建議,有權就涉及其利害關系的建設活動是否符合規劃的要求向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查詢,有權向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或其他有關部門舉報、控告違反城鄉規劃的行為。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或其他有關部門應及時受理并查處。第十二條 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應開展規劃研究,鼓勵采用先進技術,加強地理信息和各類城鄉規劃數據庫的建設和管理,加強城鄉規劃檔案管理,提高城鄉規劃實施及監督管理的效能。第二章 城鄉規劃的制定與修改第十三條 本市的城鄉總體規劃分為市城鄉總體規劃和其他區縣(自治縣)城鄉總體規劃。

市城鄉總體規劃的規劃范圍為市域范圍,以全國城鎮體系規劃為制定依據;其他區縣(自治縣)城鄉總體規劃的規劃范圍為該區縣(自治縣)域范圍,以市城鄉總體規劃為制定依據。

城鄉總體規劃包括:城鎮、鄉村建設用地和人口規模;城鄉規劃建設用地、重大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布局;禁止、限制和適宜建設的地域范圍及各類專項規劃等。第十四條 主城區、其他區縣(自治縣)人民 *** 所在地城市應制定城市總體規劃。

城市規劃區外的鎮,應制定鎮總體規劃。城市規劃區內的鎮是否制定鎮總體規劃,由市人民 *** 確定。